今日亚美尼亚(,Hayastan,Armenia,中文旧译为阿尔明尼亚),即亚美尼亚共和国(,Hayastani Hanrapetut’yun),曾为前苏联成员国之一,在欧亚交界处,位于外高加索地区,为山国,国土面积2.98万平方公里,首都埃里温(?????,Yerevan)。国家西邻土耳其,北有格鲁吉亚,东接阿塞拜疆和一块有争议的纳卡地区(Nagorno-Karabakh,纳戈尔诺-卡拉巴赫共和国),南为阿塞拜疆的一块飞地纳希切万(Nakhchivan)和伊朗。国家虽小,但历史悠久,民族也以聪敏隐忍著称。对于本书主题来说,亚美尼亚的地缘位置颇有意义,它处于东西地理世界的交汇处,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中心之一,这使得针对古代亚美尼亚的研究充满了多元性。
现今亚美尼亚地区的原住民首先是哈提人(Hattians,后来被移民同化为赫梯人)。而当代亚美尼亚人的祖先古亚美尼亚人与古代弗里吉亚人(Phrygians)一起于公元前2000年中期,自欧洲东南部迁往了安纳托利亚(Anatolia,小亚细亚,在今天土耳其东部),移居到了哈提人的地区,随着公元前12世纪赫梯帝国的灭亡,亚美尼亚人开始活跃起来。之后控制这个区域的是胡里安-乌拉图人(Hurro-Urarteans)建立的乌拉图帝国,该帝国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(Archaemenid,波斯第一帝国)灭掉。之后,亚美尼亚人成为了这个地区的主要民族。在公元前5世纪,亚美尼亚人还建立了自己的王国。
进入纪元后时代,有四个重要事件或进程影响了亚美尼亚。首先是王室尊基督教为正统,亚美尼亚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尊其为国教的国家(属于东方基督教国家)。但由于它周边的国家多持其他类型的宗教信仰,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中,亚美尼亚与它们多有矛盾和冲突。这次宗教转型,标志着亚美尼亚摆脱了旧有的素朴原始的宗教传统,彻底地基督教化,在信仰方面具有了更为复杂和严格的制度与观念体系。
第二个事件是公元387年开始,亚美尼亚阿尔萨库尼(Arshakuni)王朝一分为二,亚美尼亚被拜占庭帝国(西)和波斯萨珊帝国(东)瓜分,前者占据之地为小亚美尼亚;后者的为大亚美尼亚或波斯亚美尼亚(Persarmenia)。大亚美尼亚贵族和民众反抗波斯人,国家获得了相对的自治,基督教信仰也得以维持。小亚美尼亚彻底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省。
第三个事件就是发明了亚美尼亚文字。通常认为,古亚美尼亚字母由本国基督教神父和神学家梅斯洛布玛什托奇(,Mesrob Mashtoc‘,公元361/362-440年)于公元406年创立。其目的是为了翻译《圣经》,推动亚美尼亚基督教的发展。同时,字母的发明也有利于已经分裂的亚美尼亚在精神上保持统一。亚美尼亚语言文字后来分成了东西两种方言及文字,但差别不是太大。在希腊化运动中,古亚美尼亚文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,可以说,较之我们现代语言的译本,古亚美尼亚文的翻译在精确性上不输今人,甚至有超过之处,更能贴近希腊文文本。
第四,影响亚美尼亚发展的最重要的环节与本书主题有紧密关系,就是亚美尼亚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初开始的“希腊化”运动。这个进程一直持续到公元8世纪。同时,国家内部还形成了一个“希腊化学派”。希腊化的过程,分几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翻译希腊文原著,力求完整保留文本的意义、句式和风格,最早译介的作品是特拉克斯的狄俄尼修斯的《语法》(公元2世纪的作品),这部译著起到了为翻译运动提供语言标准的作用,之后就是翻译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、亚历山大里亚的斐洛(公元前约20-公元后50年)、某些基督教教父等的经典作品。第二阶段(公元5世纪到6世纪,即无敌大卫的盛年)是用希腊文评注,引入了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教学和解释方法。第三阶段(公元6世纪到7世纪上半叶)将第二阶段译为本土语言,或用本土语言评注,翻译者不是原作者,而且未必是同一人。
这场思潮之前,信仰和宗教是思想界的主要活动方式,但随着一些精英游学海外、接受并向本国传播了“异教的”希腊哲学和科学(公元4世纪就开始了),亚美尼亚的基督教之中又被注入了理性因素。事实上,早在公元前3世纪,亚美尼亚与希腊文化就进行了初步的交流,虽然当时伊朗波斯文化控制着这个地区,但亚美尼亚通过希腊文化获得了活性。而当更大规模的希腊化运动出现之时,亚美尼亚的科学文明就得到大幅度的提升,在当时世界上属于尤为发达的国家。与之相应,在古叙利亚文世界中,也出现了大规模翻译希腊思想的运动。这两场运动都是希腊思想东传的重要路径。